时间: 2025-07-31 15:32:36 | 作者: tg淘金网足球网站
4月29日,兴业银行披露了一季报,实现盈利收入556.83亿元,同比下降3.58%,归母净利润237.96亿元,同比下降2.22%。行长陈信健在一季度的业绩说明会上坦言,今年营收存有压力,但有信心稳住收入规模,优化收入结构。
这一貌似圆滑的回答,暗示了这位接任才18个月的行长,距离业绩增长的天花板慢慢的接近。根据兴业银行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该行实现营业收入2122.26亿元,同比增长0.6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772.05亿元,同比增长0.12%。
业绩增长乏力,加之潜在的司法诉讼赔偿支出压力,使得陈信健在接任行长职务的第二年便遭遇了业绩增长上限的困境。然而,上述业绩“天花板”,并非没有突破的方法。
兴业银行一季度的业绩表现并不突出。净利差只比2024年同期下降了0.02个百分点,净息差却下降了0.07个百分点。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贷存比出现显而易见地下降,由2024年一季度末的108.69%,下降至2025年一季度末的103.33%。
尽管,贷存比下滑,是银行业现阶段的普遍趋势。但对兴业银行来说,也许不见得是一个可接受的结果。比较2023年和2024年年报,不难发现兴业银行在2024年继续扩增了网点数量,由2023年的2089个,扩增至2024年的2101个。银行的员工数由60739人,扩增至63189人。
新增员工中,业务岗占比不足五成。尽管他们年薪较高,却未能带动兴业银行营收和净利润的同步大幅度增长。比如,利息净收入,2024年仅较2023年增长了1.72%,今年一季度的增幅只有1.29%。
2024年,兴业银行营业收入增长微幅至0.66%,归母净利润增长更是低至0.12%。若非2024年投资收益激增超17%,兴业银行能否实现盈利正增长,尚存不确定性。
但是,好运并不会永远持续。今年一季度,兴业银行的投资收益出现了两位数的下降,降幅达到22.4%。投资收益、公允市价变动收益和汇兑损益总额下降了21.58%。
兴业银行通过减少计提信用减值损失,降低了营业支出。与2024年同期相比,今年一季度兴业银行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少了11.36%,但不良贷款率上升了0.01个百分点。由于一季度次级及以下贷款金额较上一年同期增长了5.7%。兴业银行有一定的概率会在后续扩大计提信用减值损失。
另一方面,一季度兴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会降低,通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公式深入分析,我们得知一季度兴业银行的加权风险资产相较于2024年年末增长了4.19%,这一增幅是同期总资产增速的2.47倍,说明潜在的风险正在释放,未来是否会扩大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尚是一个未知数。
启信宝监测的各地法院开庭信息数据显示,多家金融机构目前正在起诉兴业银行,理由是证券虚假陈述。
根据界面新闻报道,2022年年末,北京金融法院对2021年3月18日成立当日受理的某资产管理公司起诉某债券发行服务机构的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北京金融法院1号案件)进行一审宣判。北京法院根据案涉债券各参与方对损失的过错程度,虚假陈述行为与损失之间的因果关系,酌情确定兴业银行在大连机床集团赔偿责任10%的范围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北京金融法院表示,该案作为全国首例银行间债券市场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件,其将来的生效判决结果将会促进明确银行间债券市场中各服务机构勤勉尽责义务的标准,规范各服务机构的服务活动。
根据界面新闻当时的报道,该案起因是大连机床集团2016年度第二期超短期融资券(下称“16大机床SCP002”)的违约,原告为蓝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蓝石资管),被告为16大机床SCP002的承销总干事兴业银行及其他中介服务机构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大连分所、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辽宁知本律师事务所。
北京金融法院根据案涉债券各参与方对损失的过错程度,虚假陈述行为与损失之间的因果关系,酌情确定兴业银行在大连机床集团赔偿责任10%的范围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但兴业银行作为主要承销商,销售的债券并非只有上述16大机床SCP002一笔。根据中国货币网去年年末发布的《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关于“16大机床SCP001”“16 大机床SCP002”“16大机床SCP003”“16大机床 违约后续 MTN001”和“15机床MTN001” 进展情况的公告》,该行担任主承销商发行的债券共计有五支,涉及总金额共23亿元。
目前,北方国际信托、天弘基金、上银基金和上述报道提及的蓝石资管,都已经把兴业银行告上了法庭,原因都是“证券虚假陈述责任”。
如果,受理法庭也判定兴业银行对大连机床的上述债券发行,负有虚假陈述的连带责任,并沿用北京金融法院的判例进行宣判,那么兴业银行最多可能因此就需要付出1.7亿元的营业外支出。尽管这笔支出对年营业收入高达2000亿的兴业银行而言,犹如沧海一粟,微不足道,然而,在业绩增长略显疲态的当下,它无疑成为阻碍盈利增长的一块绊脚石。
不过,从目前的情况看,兴业银行要实现业绩增长,仍有可为。根据央行5月7日的公告,自2025年5月8日起,将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5年以下(含5年)和5年以上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分别调整为2.1%和2.6%,5年以下(含5年)和5年以上第二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分别调整为不低于2.525%和3.075%。同时,央行宣布降准0.5个百分点,预计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降低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债券市场因此被认为有望进入到“慢牛”模式。
一季度,兴业银行的业务及管理费与2024年同期相比,只有1.05%。而同期,平安银行的降幅达到13.18%,招商银行的业务及管理费同比下降2.10%,其中,业务费用同比下降5.25%。华夏银行的业务及管理费同比更是下降了24.75%。
相比之下,兴业银行在成本控制上的表现,显然略逊一筹。尽管,兴业银行很早之前就已经提出了“1234”战略,要求按照“轻资产、轻资本、高效率”的主线发展。但从实际产生的成效看,上述战略的目标并未实现。
尽管截至2024年年末兴业银行的分支机构总数达到2101个,但该行在2024年实现的归母纯利润是772.05亿元,同比增长0.12%。同一时期,招商银行的分支机构总数也不过1948个,创造的归母净利润却高达1391.48亿元,以单网点盈利能力而言,兴业银行明显逊色于招商银行。
平安银行的分支机构总数是1149家,创造的归母净利润是445.08亿元,以单家分支机构的平均净利润而言,仍然要高于兴业银行。尽管这两家银行的成本收入比高于兴业,但从平均网点盈利的角度审视,兴业银行仍有逐步提升的空间。此外,如何迅速提升新入职员工的工作效率,即‘战斗力’,也是兴业银行管理层亟需思考的问题。
从这点看,如果陈信健能真正让兴业银行实现“轻资产、轻资本、高效率”的目标,突破业绩“天花板”并不困难。